四月的逢亭陽光明媚,暖風徐徐。車子剛駛出逢亭高速收費站進入納上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百香果樹,藤子和枝葉爬滿了支架,一朵朵花苞含苞待放,惹人喜愛。
這是國投定點幫扶的羅甸逢亭百香果產業基地。百香果產業于2017年初引進逢亭鎮納上村并試種成功,2018年在國投的幫扶下推廣鋪開。獨特氣候條件下長成的羅甸百香果,個大味香,受到了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如今,羅甸百香果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品質越來越好,模式越來越科學,已成為當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金鑰匙”。
選準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2018,國投資助逢亭鎮與龍頭企業桂琦公司、湘源盛泰2家公司合作,支持4個村社和農戶發展百香果種植760畝。在國投幫扶的“催化效應”下,逢亭鎮又引進百香園公司、保豐公司,采用示范帶動群眾的方式種植1,070畝,形成了納上—床井—腮里—祥腳—上隆百香果產業示范帶,共建成1,830畝百香果基地,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百香果種植在當地全部鋪開,讓逢亭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百姓增收有了新門路。
服務保障到位,果子品質優
為了讓百香果產業在當地落地生根,人力保障方面,國投在羅甸掛職扶貧的縣委常委、副縣長宋勇亮先后帶領逢亭鎮、縣扶貧辦、縣農工局、縣電商辦等單位人員,多次現場辦公解決了土地流轉、資金籌措、品牌包裝、物流成本等方面的難題;資金保障方面,國投產業幫扶資金360萬元,撬動桂琦公司等4家企業投資600余萬元、果農投入695.5萬元發展百香果,并整合州農委、州交運集團幫扶資金28萬元完善產業路、攔水壩、殺蟲燈等設施。
發展模式新,銷售市場廣
逢亭鎮按照有企業帶動、有村社組織、有市場訂單、有紅利聯體、有綜合保障為主的“五有標準”要求,積極探索“公司+村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在生產管理端,引進4家專業公司、6個村社組織、3名黨員致富帶頭人種植示范點,帶領400戶群眾發展百香果產業,切實抓實苗木供應、技術服務、地頭管護等多個環節。在市場銷售端,國投牽線搭橋,拓展銷售渠道,除了國投搭建的公益國投、國源通兩個消費扶貧平臺外,還聯絡了微盟線上商城、貴州電商云等5大電商平臺,廣西東云果業公司、貴陽永輝超市等8個商超實體和幫扶單位銷售,形成了“電商+實體+批發”線上線下多個銷售渠道,讓果子賣得快、賣得好。此外,國投還從品牌建設思路入手,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對羅甸百香果進行了統一品牌標識和包裝。
產值高效益好,群眾增收快
百香果進入豐產期后,全年畝產3,000斤左右,畝產值可達1.5萬元以上,除去成本,一畝凈賺萬元左右,經濟效益非?捎^,是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此外,基地能提供穩定就業崗位210余個,加上農忙季節的臨時工,一年用工量在4.2萬人次,群眾務工總收入能達378萬元。百香果產業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一條“快車道”。
2018年,國投百香果標準化種植項目覆蓋逢亭鎮拱里村、翁傳村、翁牛村,利益聯結60戶223人,每戶每年可分紅1,260元;百香果推廣項目覆蓋逢亭鎮床井村、腮里村、納上村,利益聯結40戶116人,每戶每年可分紅529元。2020年,逢亭鎮百香果掛果后,預計實現產量549.5萬斤,產值2,745.5萬元。
圖文來源: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