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地區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物產豐富。但由于交通阻隔,往來不便,阻礙了滇西南人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2015 年,中鐵隧道局建設者們來到滇西南地區,承建了“一帶一路”上重要工程——中國第一鐵路長隧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四年來,建設者們在用重點工程服務滇西南建設的同時,不忘助力滇西南脫貧攻堅事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工程富民”理念,為扶貧攻堅發揮著大國央企的職責。
大瑞鐵路起于大理站,止于瑞麗站,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泛亞鐵路西線中緬國際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 34.538km 的高黎貢山隧道則是該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也是大瑞鐵路建設繞不開的“攔路虎”。作為一條致富路、發展路,大瑞鐵路對于優化國家鐵路網,促進云南陸路交通建設,協調云南區域發展,推進云南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具有戰略意義。大瑞鐵路的修建不僅有利于滇西南地區長遠發展,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直接看得見的實惠。
企地聚力 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
與當地貧困戶結對幫扶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橫跨德宏芒市與保山龍陵,由于地處偏遠山區,項目當地還存在為數不少的貧困村民。
在隧道建設過程中,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及各工區積極參與地方政府“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工作,并簽訂“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村企結對幫扶協議書,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提供幫助。企地聚力,凝聚脫貧攻堅最大合力,共同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
與此同時,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從進場之初,就結合現場生產實際,統籌考慮地方需求,將當地農戶脫貧工作納入項目整體工作中,堅持從“扶心”、“扶志(智)”出發,“輸血”、“造血”齊抓,不斷探索搭建“立體幫扶”模式,構筑“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幫扶措施,采取就業扶貧、技能扶貧、交通扶貧、采購扶貧、文化扶貧、促進建檔立卡
貧困戶增收等方式,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最直接的實惠,加快了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步伐。
“輸血”“造血” 脫貧致富有門道
舉辦職工技能培訓班
作為企業,提供就業崗位是落實扶貧政策最有效舉措,在加快施工建設的同時,也能為解決地方就業做出積極貢獻。大瑞鐵路項目部及所屬工區在企業政策范圍內,拿出后勤相關輔助性崗位面向當地開放,優先考慮當地貧困民眾,解決他們就業問題,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當地員工招錄進場后,由企業“買單”,統一對其進行技能教育,并指定專人進行技能幫扶。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使他們具備一技之長,既能養家糊口,又能讓貧困戶脫貧有“術”,致富有“方”,真正實現了“技能扶貧”承諾。
斜井工區抽水班郭華慶是第一批到項目務工而脫貧農戶之一。家住芒告村的郭畢慶在 2017 年初到項目務工,以前一家五口人主要經濟來源為幾畝地種甘蔗和養豬收入,由于受甘蔗收成和豬價行情影響,在 2017 年之前,郭華慶一家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后來經老鄉介紹后,進入項目務工,憑著自身的勤勞肯干,每個月拿到手工資 5500 多元,成為家里經濟主力,全家也因此一下子脫了貧。
“以前也曾到外面務過工,但花銷大,外加路費,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薄艾F在在家門口兩口子上班,每個月收入達到了一萬元,比外面掙的多多了,再過半年可以修繕自家房子了!毙本^管道班宋利華和養路班楊巧翠是為數不多的夫妻同時在項目務工人員!白屓胰松畹母靡稽c”,是如今脫貧之后宋利華的更進一步追求。
豎井工區通過與當地扶貧辦對接,對當地兩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專門技術培訓,在一對一幫扶過程中,這兩人的脫貧步伐也走在了村子前列。其中,濮永文在項目工作期間認真負責、踏實肯干,參加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就被提拔為前勤副班長,為其他員工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何光茂,家住龍陵鎮安鎮和合何下寨。一家共有五口人,兩個孩子在讀大學。由于大兒子長期患病,一家人背負了沉重債務,家中最主要經濟來源是做木工活的他,他妻子在家務農,沒有收入來源。項目部從村委那得知情況之后,主動聯系何光茂,提出項目后勤幫廚崗位可以提供給他妻子,以緩解他們家經濟壓力。在豎井工區,像何光茂家庭這樣附近的貧困戶在項目務工共有 6 個人,涉及崗位有門衛、保潔、幫廚等。開工至今,累計招錄當地員工 170余人,其中龍陵籍員工 105 人,芒市籍 29 人,騰沖籍 21 人,其他云南籍13 人,據統計,目前在工區務工的當地貧困農戶有 15 人(其中 6 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已脫離貧困了。近年來,每年通過就業為當地貧困戶提供了人均 4 到 5 萬的年收入。
“扶心”“扶志(智)” 細微之處見真情
為當地村民修建的水泥路
由于項目地處深山峽谷深處,前期進場時,從山頂通往山底的只有狹窄的單車道泥巴路,車道外側就是懸崖峭壁,因為路險,很少有車通行。同時,也因為種植和收割不便,當地農戶對谷底沿溪流兩側肥沃的土地只有忍痛放棄,再加上村內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客觀上造成了村民致富乏力。
項目進場后,擴寬了便道、加固了路基、修筑了擋墻,在工程駐地區域,還為當地村民修建出行道路約 1.4 千米,并與國道連接,解決了當地村民長久以來出行不便的問題,改善了當地交通基礎設施狀況。此外,根據當地水文情況,投入了 20 多萬元在溪流上游修建了一條防洪壩,得到了當地村委高度贊揚。新修的道路和堤壩,既方便了農戶耕種灌溉,也確保了雨季來臨時農田安全,原先靜謐的河谷逐漸熱鬧了起來,通往項目斜井工區長達 13 公里的便道也成了一條遠近聞名的“扶貧路”,老鄉們駕駛著拖拉機在沿線適合種植的地段拓荒開地、種植甘蔗、煙草、大豆等經濟作物。同時,項目在物資采購上也立足于當地,優先采購當地車輛和機械租用、當地砂石料、黏土等,每月采購當地農副產品 10 余萬元,僅項目人員就餐那一塊,就能給當地農戶每年增加幾十萬的收入,使當地村民的口袋實實在在“鼓起來”。整個項目自建設以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建材類、服務類、農副產品類、勞動輸入類的采購消費就達 6000 多萬元,實實在在的助推了當地產業的發展進程。
此外,開展慰問捐贈活動,重陽節看望慰問云山社區 80 歲以上老人,芒市下東村扶貧慰問、金秋助學,共捐贈 1.5 萬元。同時,豎井工區共投入十幾萬元修建了文化健身廣場,建設了籃球場,購置了相關健身器材,每逢節假時還在廣場上免費播放電影,既豐富當地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也開拓了他們眼界,有助于提高貧困地區民眾自我發展能力和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
路在腳下,希望在前 ;建百年工程,富一方百姓。項目進場四年多來,彰顯央企擔當助力地方發展,精準扶貧初見成效,為當地帶來了人流與物流的集聚,也獲得了當地村民們的支持與好評,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榮獲芒市人民政府授予“情系芒市雪中送炭 · 聚力脫貧錦上添花”錦旗。隨著項目逐漸進入施工生產高峰,各方面的集聚增益效應將進一步擴大。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將在當地政府指導下,繼續踐行央企責任,持續發力當地扶貧攻堅,在脫貧攻堅中彰顯央企時代擔當 , 堅定不移地打好這場精準脫貧攻堅戰,為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身一份力量。
圖文來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