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桂東縣地處湘贛邊界,從秦皇島到桂東,相距2000余公里。為何他跨越千里來扶貧?是什么讓他走街串巷,做起“紅娘”?又是為何不到一年時間,全村村民皆稱他為“好書記”?
40歲的郝海靜是中國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恒正公司綜合室主任。2016年10月,他主動請纓到桂東縣上東村開展駐村扶貧。一番考察調研之后,他找準窮根,對癥下藥,發展中藥材產業治“窮病”,不到一年時間,村里1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里,一半以上已成功脫貧。
好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郝海靜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和黨員
10月24日,郝海靜強忍淚水,選擇舍“小家”顧“大家”,義不容辭來到了漚江鎮上東村任第一書記,踏上了扶貧的新征程。
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一份上東村村情調研報告。為能盡快融入工作,他一方面與村“兩委”成員促膝談心、了解村情、融洽關系;另一方面堅持吃住在村,挨家挨戶走訪,與群眾談心,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分析原因,理清思路。
兩個月后,全村貧困戶的情況,郝海靜了然于胸。
“到這里來,也是先了解工作,也不能去跑腿要錢要資金,首先我們要考慮上東村的發展!焙潞lo說。
“‘第一書記’就要有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擔當,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實干,拔掉窮根。只要老百姓富了,再辛苦我都覺得值!”對于“第一書記”的職責,郝海靜如是說,要想讓貧困群眾徹底脫貧,就要把眼光放長遠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點是要抓好產業扶貧,利用產業帶領群眾脫貧。
由于上東村平均海拔900多米,適合中藥材種植。雖然部分村民種有厚樸、黃精等中草藥材,但種植規模小、銷售渠道窄,經濟效益并不高。一段時間的調研后,他認為中藥材市場前景較好,可作為中長期產業來發展。
好行動: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擼起袖子干
說做就做,在實地考察之后,他一改傳統種植模式,采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還當起了“紅娘”,在桂東縣委政府牽線搭橋幫助下,為村里引進了兩家中藥材企業,集中流轉了300多畝成片土地種植藥材,全村103戶農戶和26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到中草藥基地的發展范圍,并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此外,他還幫助發展了200畝蔬菜基地,推薦了10多戶貧困戶到基地去務工,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在辦好藥材基地的同時,郝海靜還一邊著手完善基礎設施。在他看來,要想發展好產業,就必須把路先修好,打開通往外界的大門。
因此,他積極向桂東縣領導匯報申請資金。如今,上東村的主路已從4.5米拓寬至6米,八個小組的通村公路也完成了硬化,農村改廁工作完成了90%,改水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部完工。
如今的上東村,一條條水泥路貫通全村小巷,一棟棟磚新房整齊矗立,一塊塊藥田整整齊齊,厚樸、紫蘇、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成壟成行,青蔥的葉片密密匝匝,迎風搖曳,綻放笑顏。
2017年6月2日,建在上東村的上東、寒口、秋里、大坪4村聯合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每個村60千瓦裝機容量,按照核算,該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至6萬元,項目運行周期為25年,總收益將超過145萬元。
好效果: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
駐村8個月來,郝海靜深入開展調研,結合村情、民情實際制定年度幫扶計劃,重點幫助貧困村抓班子帶隊伍、強基礎興產業、解難題辦實事、樹新風促和諧,上東村貧窮落后的面貌得到明顯改變。
44歲的黃存偉是一名殘疾貧困戶,以前依靠政府和親戚朋友救濟過日,后來主動創業,自己摸索開展石蛙養殖。郝海靜到來以后,積極幫助他收集石蛙養殖技術資料,還主動聯系客戶,如今,黃存偉的石蛙養殖有模有樣,脫貧在望。
上東村坪崗組52歲的貧困戶羅益章在郝海靜的鼓勵下,積極發展七葉一枝花、厚樸、黃精等中藥材種植產業,每天細心料理,今年賣藥材實現收入17000余元,如今他的藥材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60畝。
“這都虧了郝書記,給我們做了示范和表率,我們只要勤勞肯干,何愁脫不了貧!绷_益章充滿感激,他計劃明年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同時,把分散種植的藥材逐步集中起來,方便管護。
看到大伙致富熱情高漲,郝海靜乘勢,根據村里的種養習慣,購買甜玉米種子發放給貧困戶種植,種植面積150畝,發放魚苗開展稻田養魚160畝,新種枳殼3200多株、七葉一枝花6200余株,發放產蛋雞1500羽。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郝海靜聯合駐村工作隊,共爭取投入幫扶資金134.84萬元,大力改善村里基礎設施,幫扶貧困群眾發展產業。
如今的上東村,厚樸、紫蘇、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成壟成行,青蔥的葉片密密匝匝,長勢正旺,藥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上千畝。中藥材也成了醫治貧困的良方,不到一年時間,上東村村集體收入增加了3萬多元,1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66戶成功脫貧。郴州桂東縣地處湘贛邊界,從秦皇島到桂東,相距2000余公里。為何他跨越千里來扶貧?是什么讓他走街串巷,做起“紅娘”?又是為何不到一年時間,全村村民皆稱他為“好書記”?
40歲的郝海靜是中國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恒正公司綜合室主任。2016年10月,他主動請纓到桂東縣上東村開展駐村扶貧。一番考察調研之后,他找準窮根,對癥下藥,發展中藥材產業治“窮病”,不到一年時間,村里1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里,一半以上已成功脫貧。
好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10月24日,郝海靜強忍淚水,選擇舍“小家”顧“大家”,義不容辭來到了漚江鎮上東村任第一書記,踏上了扶貧的新征程。
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一份上東村村情調研報告。為能盡快融入工作,他一方面與村“兩委”成員促膝談心、了解村情、融洽關系;另一方面堅持吃住在村,挨家挨戶走訪,與群眾談心,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分析原因,理清思路。
兩個月后,全村貧困戶的情況,郝海靜了然于胸。
“到這里來,也是先了解工作,也不能去跑腿要錢要資金,首先我們要考慮上東村的發展!焙潞lo說。
“‘第一書記’就要有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擔當,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實干,拔掉窮根。只要老百姓富了,再辛苦我都覺得值!”對于“第一書記”的職責,郝海靜如是說,要想讓貧困群眾徹底脫貧,就要把眼光放長遠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點是要抓好產業扶貧,利用產業帶領群眾脫貧。
由于上東村平均海拔900多米,適合中藥材種植。雖然部分村民種有厚樸、黃精等中草藥材,但種植規模小、銷售渠道窄,經濟效益并不高。一段時間的調研后,他認為中藥材市場前景較好,可作為中長期產業來發展。
好行動: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擼起袖子干
說做就做,在實地考察之后,他一改傳統種植模式,采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還當起了“紅娘”,在桂東縣委政府牽線搭橋幫助下,為村里引進了兩家中藥材企業,集中流轉了300多畝成片土地種植藥材,全村103戶農戶和26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到中草藥基地的發展范圍,并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此外,他還幫助發展了200畝蔬菜基地,推薦了10多戶貧困戶到基地去務工,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在辦好藥材基地的同時,郝海靜還一邊著手完善基礎設施。在他看來,要想發展好產業,就必須把路先修好,打開通往外界的大門。
因此,他積極向桂東縣領導匯報申請資金。如今,上東村的主路已從4.5米拓寬至6米,八個小組的通村公路也完成了硬化,農村改廁工作完成了90%,改水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部完工。
如今的上東村,一條條水泥路貫通全村小巷,一棟棟磚新房整齊矗立,一塊塊藥田整整齊齊,厚樸、紫蘇、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成壟成行,青蔥的葉片密密匝匝,迎風搖曳,綻放笑顏。
2017年6月2日,建在上東村的上東、寒口、秋里、大坪4村聯合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每個村60千瓦裝機容量,按照核算,該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至6萬元,項目運行周期為25年,總收益將超過145萬元。
好效果: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
駐村8個月來,郝海靜深入開展調研,結合村情、民情實際制定年度幫扶計劃,重點幫助貧困村抓班子帶隊伍、強基礎興產業、解難題辦實事、樹新風促和諧,上東村貧窮落后的面貌得到明顯改變。
44歲的黃存偉是一名殘疾貧困戶,以前依靠政府和親戚朋友救濟過日,后來主動創業,自己摸索開展石蛙養殖。郝海靜到來以后,積極幫助他收集石蛙養殖技術資料,還主動聯系客戶,如今,黃存偉的石蛙養殖有模有樣,脫貧在望。
上東村坪崗組52歲的貧困戶羅益章在郝海靜的鼓勵下,積極發展七葉一枝花、厚樸、黃精等中藥材種植產業,每天細心料理,今年賣藥材實現收入17000余元,如今他的藥材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60畝。
“這都虧了郝書記,給我們做了示范和表率,我們只要勤勞肯干,何愁脫不了貧!绷_益章充滿感激,他計劃明年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同時,把分散種植的藥材逐步集中起來,方便管護。
看到大伙致富熱情高漲,郝海靜乘勢,根據村里的種養習慣,購買甜玉米種子發放給貧困戶種植,種植面積150畝,發放魚苗開展稻田養魚160畝,新種枳殼3200多株、七葉一枝花6200余株,發放產蛋雞1500羽。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郝海靜聯合駐村工作隊,共爭取投入幫扶資金134.84萬元,大力改善村里基礎設施,幫扶貧困群眾發展產業。
如今的上東村,厚樸、紫蘇、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成壟成行,青蔥的葉片密密匝匝,長勢正旺,藥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上千畝。中藥材也成了醫治貧困的良方,不到一年時間,上東村村集體收入增加了3萬多元,1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66戶成功脫貧。
圖文來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